游客发表
(本文来源:,回港或带回流原标题:中金:中概股现状、上市前景与出路)
在外部环境变化及监管不确定背景下,亿元中概股未来何去何从是中概市场焦点,本文中再度将市场较为关心的股前八个主要问题汇总如下,结合最近进展,回港或带回流系统性的上市对中概股的现状、前景和出路做出梳理。亿元
一问:中概股现状如何?中概
2021年高点以来,中概股整体持续下行并跑输全球主要市场,股前进入2022年更是回港或带回流再遭重创。2022年3月,上市SCE将首批5家公司纳入依据《外国公司问责法》的亿元“初步识别名单”,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中概截至5月15日,股前共有108家中概股被列入这一名单;另有23只中概股公司转入2021财年度的“确定识别名单”。经历了2021年以来的大幅回调后,当前中概股市场整体估值已经跌至长期历史均值一倍标准差以下的低位,但指数盈利预期依然处于下修通道。
经历自2021年以来大幅回调后,中概股市场当前交易在什么位置?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通过FactSet对所有在美上市的271家中概股市值加权构建中概股整体及分行业(GICS二级行业)情况,同时对比中概股和港股各主要(如纳斯达克金龙、MSCI中国、恒生与等)来呈现当前中概股市场的基本面情况。我们发现,当前无论是我们构建的市值加权中概股指数或是纳斯达克金龙指数的指数12个月前向市盈率,均已跌至长期历史均值一倍标准差以下,估值已经处于明显低位,但指数的盈利预期仍处于下修通道。
图表8:《外国公司问责法》及中美监管演变历程
二问:中美监管协商进展到哪里了?
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并取得一定积极进展,正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证监会近期发布的保密新规也为后续中美审计监管合作提供可能。与此同时,中国监管部分表示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整体来看,中美监管合作整体在朝着积极的方向推进,尽管期间仍不排除可能会面临波折,但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合作目前看依然是大方向,这将有助于至少打消大部分中概股公司需要被迫退市的尾部风险。
三问:中概股的选择与出路?
给定中美有望达成一定监管合作的大前提,未来中概股的选择和出路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1)仍无法满足监管要求,如国企或部分企业,选择退市;2)不需要被迫退市企业,仍可赴港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3)不满足回港条件公司,继续在美交易。目前已有27家中概股回归港股,我们预计42家公司满足在未来3~5年回归港股的条件。
四问:选择不同回归路径的考量因素?
目前回归港股的方式主要有二次上市和主要上市两种(私有化由于成本太高已不是主流),不同路径的选择主要涉及到制度约束、成本差异和投资范围等因素:
制度约束:一些公司如非新经济的同股不同权公司,目前无法回归港股;同时,二次上市门槛较主要上市更低;成本差异:二次上市流程更快、成本低、后续信息披露等要求也更简单,但需要保证主体上市地位不受损为前提;投资范围:相比主要上市,二次上市目前依然不能纳入港股通投资范围。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